公開資料顯示,許倬云,男,漢族,江蘇無錫人,1930年9月2日出生于福建廈門鼓浪嶼。1970年許倬云赴美,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、校聘教授;1986年當選為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。
許倬云曾先后被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、夏威夷大學講座教授、杜克大學講座教授、匹茲堡大學歷史系退休名譽教授等職。
許倬云是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,精通上古史、經濟史、文化史、考古學、社會學。2004年,許倬云榮獲亞洲學會特別貢獻獎;2020年獲第四屆“全球華人國學大典”終身成就獎;2023年獲頒“2022-2023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大獎”;2024年獲得唐獎第六屆漢學獎。
據北京日報,2024年,許倬云接受采訪。當主持人問及最重要的遺憾時,許倬云沉思8秒后,他給出了這樣的問答:“但悲不見九州同。”
此前據中國青年報報道,在紀實訪談節目《十三邀》第八季中,許倬云談及身體狀況,他淡然說道:“我的癱瘓是一個問題,骨頭和肌肉融合了,神經沒法治好,腳也不能動了。”盡管日常生活幾乎完全依賴于太太的照料,僅剩兩根手指尚能活動,許倬云卻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社會的貢獻。
他堅持寫作、直播,用年輕人的方式與大眾對話,傳授智慧與力量,他說:“我94歲了,但該做的事情不能耽擱。”多年以來,許倬云先生始終如一踐行自己的承諾,努力留給這個世界一些東西,為當下的年輕人們安頓身心。